Search

#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更好
 
諮:「我離開台灣十多年了,不確定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更好
 
諮:「我離開台灣十多年了,不確定回台灣有什麼適合的機會?」
 
我:「沒問題,我先了解一下你這些年的經歷,再看看台灣的市場有什麼合適的舞台。」
 
在東南亞工作了十一年,都是在同一家族企業,能力儘管備受肯定也有升遷機會,但始終不如皇親國戚。由於都在工廠,開銷也不大,努力存了錢買了房。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如以往,家中又只有他一個小孩,他知道自己終究要回家,只是出去了那麼久,回來能做什麼還真不知道。經過詳實的討論,釐清了方向後....
 
諮:「當初出國,我其實有一個結婚對象,說好等她澳洲研究所畢業時就結婚,但計劃趕不上變化,我就留在前公司一待就是十年,也實現了買房的目標,但沒有感到特別開心。」
 
我:「所以你真正想要什麼呢?」
 
諮:「十年前的覺得就是盡量賺錢,然後結婚、生子、買房。現在的我,覺得能在親人朋友的身邊,簡單的一日三餐、平安健康就好了。」
 
我:「那也是因為你走過了前面這一段,才會有的體悟,不是嗎?」
 
諮:「也是!但我實在不確定當初的選擇好嗎?感覺回台灣求職困難重重?」
 
我:「疫情讓世界丕變,也讓台灣出線;因為控制得當,所以不少企業是加碼投資台灣的,你的專業還是有用武之地;但若要跳脫廠端的工程與管理,還是要跨領域學習新知。」
 
諮:「對啊!我也是覺得總是關在工廠,都快與世界脫節了,至少回台灣後的資源也多,這些年有存一點錢,好好拿來投資自己。」
 
人常常會如此,覺得自己得到的,好像不是那麼好,那個得不到的,卻又好像更吸引人一些,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心情。其實這世界真的沒有所謂最好的選擇,而我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努力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更好。畢竟每個選擇都有好有壞,若總是只看犧牲,忽視獲得,路只會越走越窄。就像當初若沒有去海外,他也不會在30歲前就有餘力買房,如果沒有這樣的分離,怎麼會感到陪伴的重要,與家人一日三餐那種簡單的幸福。
 
所以,沒有最好的選擇,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的更好,如此去想去做,才能讓自己的路變的更寬,世界變的更大。
 
#生涯健檢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在工作中探索目標,在生活中調整方向是生涯必經過程。生涯健檢帶你從市?
View all posts